一顿饭花费600万到690美元。这不是花在吃饭上的钱,而是存进银行的钱。在郑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,这笔巨款被一点一点转走,银行却说是正常操作,钱是安全的?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如今,网上转账已经司空见惯。就算买个菜也要扫码付款。如果你拿现金,有些人可能会突然冻结。
于是把钱存银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,尤其是做生意的人。为了维持稳定的资金链,他们往往会将大量现金存入银行,用于后续的周转和投资。
郑老师就是这样。
2016年,郑先生的公司因为资金周转出现了一些问题,就去银行开了一张新卡,往里面存了600万。
600万不是小数目。银行看到这样的客户,自然是笑脸相迎,服务热情周到。
在开卡过程中,整个办理过程可谓一丝不苟,严格遵循规章制度。
开卡后,郑先生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亲自存入了600万元。
此时已经是中午了。确认后,郑先生离开吃饭。
程响,饭才吃了一半,就发生了一件让郑老师猝不及防的事情,郑老师百万家产没了。
还在吃饭的郑老师突然收到一条短信,是一条两万多的消费记录。
但是卡刚办完,在我钱包里。我也把u盾给自己戴上了,那两万块钱我哪也没去花。郑老师以为是垃圾短信,没在意,继续吃饭。
接下来的15分钟,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。
在这短短的15分钟内,郑先生的手机已经陆续收到银行发来的消费短信,每条都达到了2万元,而短信数量达到了250多条。简单算一下,账户里的600万现在已经被500多万“消费”了。
这时郑老师才意识到不对劲,连吃饭的心都没有了,直接跑到银行。
路上手机还在提示接收消费者短信。
去银行查了一下,发现余额只有72万!这么短时间花了528万?这是集体购买奢侈品包包吗?
郑老师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。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奇怪的损失,经过反复确认,郑老师要求银行冻结剩余的钱。
没想到,即使在冻结的过程中,钱还是减少了一点。办完手续,郑老师的卡里只剩690块了。
这种事情谁都接受不了,现场知道的人都面面相觑。
6亿元就这么没了?但是,手机,银行卡,甚至u盾都在自己手里。银行卡怎么才能很容易被盗刷?
郑老师当即要求银行就此事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说法。
这是连银行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,所以也很惊讶。于是立即展开调查,并安抚郑先生不要担心,要求他耐心等待调查结果。在银行的建议下,郑先生报了警。
银行紧急成立专门小组调查资金流向。后来初步查明,这些资金最后都到了上海一铁实业有限公司,郑先生的600万元钱是以代扣的形式扣除的。
同时,集团协调相关机构,做好资金应急处理。
上海一铁实业有限公司是做什么的,为什么钱是通过这家公司被取走的?
自降学分截图
银行方面表示,郑先生的600万元是批量扣款,属于正常的代扣业务,类似于水电费的代扣性质。不同的是,郑先生的业务是基于客户的授权和授权协议的签订。他们说,如果郑先生没有授权,对方不能向他发出扣款指令。
但郑老师表示,自己从未签署过任何相关授权协议,也没有授权公司扣款,更不认识公司和他们的负责人。
后来通过深入追踪,郑先生得知自己的钱最后被转到了成都民生银行的一个账户上。
针对整个业务流程,从开卡到资金扣款,银行表示各个环节都没有问题。
而且中信银行作为发卡行,在资金扣款过程中接受相关机构的指令进行操作。流程符合各个系统的要求,支付运营系统也是安全合规的,客户的资金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障。
后来,广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队立即介入调查。
2016年12月4日,银行表示,资金是通过正常业务流程流出的,顺着资金流向可以查到资金的最终收款人。资金最终去向查出后,也被控制。
他们说,“如果警方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客户资金被恶意盗取,他们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”。
至此,此事戛然而止。
60万在短时间内被扣光,只剩下609元。谁该负主要责任?是因为郑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,还是银行对客户信息保护不当,导致钱被恶意盗刷,还是银行业务流程没有负责人说的那么安全?
